砂帶磨削起源于13世紀,當時人們就已經使用砂紙磨削和拋光金屬或石料等。在1890~1910年間,進入機械磨削時代。二戰期間,美國首先在兵器制造業中應用砂帶磨削金屬材料,收到了顯著的加工效果。后來,歐、美、日等發達工業國家相繼開展砂帶磨削技術研究, 逐漸使砂帶磨削發展成為一個獨立、自成體系的加工領域,目前,砂帶磨削以其獨具的加工特點被視為是一種很重要的加工方法。

異型千葉輪,加厚千葉輪,煅燒剛玉千葉輪,棕剛玉千葉輪,鋯剛玉千葉輪,碳化硅千葉輪
1.砂帶性能不斷完善 開發新磨料,改善磨粒的結構形態、砂帶性能和質量,提高使用壽命是砂帶磨削發展的新趨勢。目前,國產砂帶壽命一般在5~8h左右,木質材料磨削約5000~7000延長米,而發達國家的砂帶的壽命可達到8~12h。提高砂帶壽命是砂帶生產廠家首先應解決的難題。另外砂帶生產廠家應加快開發金剛石、陶瓷、氧化鋯等磨料的砂帶,并開發研制磨料粒度小,微粉級磨料的砂帶。國外新砂帶的研制水平明顯領先于國內,如德國開發并獲得多國專利的空心球復合磨粒;日本的軟木砂帶及多層涂附磨粒砂帶;美國的新型陶瓷剛玉磨粒砂帶等都具有特殊的優越性。同時國外正致力于混合磨粒砂帶、不同粒度磨料混合的砂帶、材質和粒度不同磨料混合的砂帶等的研制。
2.砂帶磨削理論的不斷完善 砂帶磨削在木質材料加工及其他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目前砂帶磨削的基礎理論研究明顯不足,砂帶磨削熱、磨削力的理論模型、磨削力分析、計算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;砂帶磨削時工件與磨具的接觸模型、砂帶表面的形貌、磨削過程參數對表面質量、動力消耗、磨削效率的影響、磨削過程參數設定的理論依據等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,還不能指導工程實踐。因為沒有磨削力理論模型和計算方法,寬帶砂光機的動力配置只能采用類比的方法,但配置是否合理還無法精確驗證。

異型千葉輪,加厚千葉輪,煅燒剛玉千葉輪,棕剛玉千葉輪,鋯剛玉千葉輪,碳化硅千葉輪
3.砂帶磨削與先進生產技術的復合 砂帶磨削技術正與特種加工方法和現代控制監測技術緊密結合,如自適應控制、CNC控制及誤差補償、PC控制等。砂帶磨削將向全自動、萬能性方向發展,可自動上下料,一機多能,磨削過程的全方位監控和自動適應,如壓力的自動調整,過載的保護和調節。用砂帶磨削、拋光、去毛刺一次通過完成加工,接觸壓力、速度、磨損補償可實現CMM/CAD/CAM的編程,并可并入計算機集成制造(CIM)系統。國內砂帶磨削正朝著超精密方向發展,如超聲砂帶磨削技術,該技術是將超聲振動與開式砂帶磨削復合的新工藝,應用此技術、用日本的氧化鋯磨料聚酯砂帶可以對計算機硬盤進行研拋加工。

異型千葉輪,加厚千葉輪,煅燒剛玉千葉輪,棕剛玉千葉輪,鋯剛玉千葉輪,碳化硅千葉輪
4.大尺寸、高效率、強力砂帶磨削 砂帶磨削機床功率不斷增大,單砂架動力200kW以上的寬帶砂光機已經出現。砂帶磨削速度也在不斷提高,正常砂帶磨削速度20~50m13 /s,目前正在向100m/s高速砂帶磨削的方向發展。砂帶的磨削寬度也不斷加大, 木質材料磨削最大磨削寬度已達2.5m,提高了加工效率,但是接觸輥和壓墊剛度如何保證還需要理論和工程技術的改進。